以文会友,这支队伍的故事我想和你说
在北京市教委主办2019年“青年杯”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团队赛)决赛中,来自38所高校的73支代表队、共365名同学参加角逐。经历古诗创作及誊抄、知识问答、现场演讲、人文演绎及剧本创作等环节比拼后,我校代表队(一队)以总分358.67位列第三名,荣获一等奖,二队获得二等奖,取得了我校代表队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
按照竞赛赛制安排,每所高校可派出2支代表队(即一队、二队)参加竞赛初赛,初赛成绩前10名的队伍进入决赛。同一高校只能有1支队伍进入决赛,两支队伍同时进入前十名,则排名靠后的队伍直接获得二等奖,机会顺延至其他高校代表队。决赛前4名获一等奖,后6名获二等奖。
什么?你没听说过人文校队?
那就跟着官微一起走近这群隐藏在公式代码里的“文艺青年”吧!
精彩十连问,揭开庐山真面目!
第一问:请简单介绍一下人文知识竞赛代表队。
先来介绍一下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竞赛是由北京市教委主办的面向全市大学生的高校学科竞赛之一。旨在吸引、鼓励广大学生增强学习人文知识(文史哲艺以及必要的自然科学基础)、阅读人文经典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文理交融强化大学生传承与创新文化的使命意识,为大学生的成才奠定更为宽厚的基础。
我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高度重视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通过选拔组成了一支专业的参赛队伍,由人文教育中心负责组织指导。人文知识竞赛代表队因竞赛而生,但不止于竞赛。队员们都心怀对人文的热爱,我们努力发挥竞赛的辐射作用,积极邀请有兴趣的同学参加,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进一步浓郁学校的人文氛围。
第二问:为什么参加这次比赛?
① 为校争光
人文知识竞赛代表队因比赛而生,参加人文知识竞赛,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任务。通过参加比赛,我们能够锻炼自己、开阔视野,展示学校人文素质,努力为学校争光,过参加比赛这种形式,也能够间接营造更加浓厚的校园人文氛围。
②以文会友
作为人文知识的爱好者,每次参赛我们都会交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他们互相交流学习也是参赛的乐趣之一。
第三问:比赛前期准备了多久?做了怎样的准备?
① 长期积累,定期参与集体学习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人文知识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在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老师们的帮助下,人文知识竞赛代表队经常会有读书计划和分享交流活动。赛前两个月,我们会每周组织集体学习。赛前一个月,我们针对竞赛方案分工负责各环节准备工作,开展集体排练等,能如愿以偿获得一等奖,真的是一个长期努力的结果。
② 赛前磨合,每个人都在辛勤付出
团队比赛中,协作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比如人文演绎(话剧),从原创剧本的撰写修改、服装道具的准备到参赛队员的多次排练磨合、每一个人的付出都很重要。
③ 端正心态,正视挑战
对于一个深爱人文知识的人来说,人文知识的海洋可谓浩瀚无垠,竞赛只不过是一个过程、一个阶段。比赛有限,人文无限。除了长期的坚持之外,还需要发自内心的喜欢。
第四问:跟大家分享一下比赛的过程吧。
吴昭辉(队员):初赛体验还不错,上场时全都充满自信。到了决赛前夜,想到即将和其他高校的佼佼者们同台竞技,大家都紧张到有些失眠。最后在各位前辈、队友的相互鼓励和支持下克服了困难,也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第五问:在这次比赛中,最令你们印象深刻的是哪个环节?或者整个过程中有什么令人感动、难忘的事情。
(一)印象深刻的环节
①现场知识问答环节。一开始,我们因紧张而错失不少分数。不过马上稳住了心态,拿下了许多擅长的题。在抢答题环节中采取了“求稳”的策略,逐渐追上了其他参赛队,最终在这一环节获得全场的第二高分,既振奋了军心,也为我们获一等奖打下了好的基础。
②“人文演绎”环节。虽然我们准备充分,但是现场发生了一些意外,导致我们只能无实物表演。这个环节结束之后大家心里都有些紧张,觉得这个纰漏很可能会使前面的努力功亏一篑,成绩出来之后反而没有太糟糕。
(二)感动、难忘的事情
①对于感动的事情,李昂同学这样说:最感动的当属比赛过程中在台下看到了往年竞赛代表队队友们的身影,他们有的要考研,有的已经读博,还有专门打车过来的同学。我相信这个成绩不仅属于参赛队员,还属于关心热爱人文的每一个人。
②对于难忘的事情,王锦鸿同学说道:在参赛视频的拍摄过程中,我第一次穿上汉服,演绎了郭守敬的故事。自己动笔画了四幅北京城市及水系演变图作为素材,努力没有白费,这些回忆也会永远珍藏在我的心中。
第六问:在准备和比赛过程中,你或者身边人的变化是什么呢?
其实,很多变化不是短时间内发生的,更多的是潜移默化的改变。
(一)收获知识
我们平时的零碎知识经过备赛的巩固和交流更成体系,整体人文知识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提升默契
通过竞赛,我们的团队协作更加默契、团队意志更为统一,也积累了较多组织协调的宝贵的经验。
(三)提升素养
交流中大家思想碰撞、观点交锋,人文内涵和素养不断得到提升,并且使身边的人也受到熏陶,这是最重要的,也是大家获得的最宝贵的东西。
(四)积累经验
很多队员是第一次参赛,还有些紧张。但是有了参赛经验以后,更成熟沉稳了,这就是短期内最大的改变。
第七问:你认为此次竞赛获奖对于我校学生有什么影响?
①增强自信
科研无关乎国界,情怀也不拘泥于文理,而在大学来说,校内科研工作者立志科技兴国、孜孜不倦,这就是一种高尚的人文精神。这次获奖也足以证明我们北京化工大学学子的人文知识素养是不逊于任何一所学校的,更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②激发人文之情
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情操,做一个有温度的人,这是竞赛的目的。人文更是一种关怀,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希望这次获奖能像“木铎之声”一样,激发大家心中的人文之情,自觉承担弘扬优秀文化的责任,使校园人文氛围更为浓厚。
第八问:接下来人文知识竞赛代表队将开展什么活动,或者有什么方向目标吗?
我们的目标,即“阳春白雪,和者日众”,希望在专业学习之外,还能有一处心灵栖居的地方,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代表队的日常自学和集体学习,把提升放在平时,希望在人文知识竞赛中再创佳绩、为校争光,愿北化人文之风日盛。
第九问:当时为什么会想加入人文知识竞赛代表队?
① 兴趣爱好
李明翰:加入人文知识竞赛代表队的初衷当然还是兴趣,和大家一起讨论切磋、谈笑风生的日子总是很快乐。
吴语萱:因为自己对古典文化比较喜爱,想在我们学校找到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看书、交流。
②家庭熏陶
骆振业:或许有家庭环境的影响,不管环境、年龄如何变化,我从来都没有丢下人文。孔子云:“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能和同道者相知,本身就很难得,所以我加入人文知识竞赛代表队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王锦鸿:我父母都是人民教师,家里也收藏了不少书,我从小通过阅读对人文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在学长的建议下,我参加并顺利通过了人文知识竞赛代表队的选拔,成为了人文知识竞赛代表队的一员。
第十问:收获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一)收获
此次历练给以后的精进打下了更好的基础。
①友情和团队
在人文知识竞赛代表队,我们收获了与队友的友情和默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了一个温暖的集体。
②人文知识
我们得到了宝贵的团队参赛经验,并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化。
③协作能力
人文知识竞赛代表队给了我们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也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很幸运能够在大学加入这样一个集体。
(二)展望
希望以后能继续学习人文知识,培养人文情怀,同时和队友一起交流,持续进步。
附
竞赛代表队队员名单:
一队:
马育良(队长)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骆振业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李明翰 化学工程学院
吴昭辉 化学学院
李 昂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队:
逯敬一(队长) 经济管理学院
任铭远 经济管理学院
吴语萱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甘乘百 文法学院
王锦鸿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沁园春
浩浩清辉,光耀万代,知为谁裁。见英雄独峙,继成伟业;丈夫横槊,自当青阶。筚路难平,五丁未遇,小丑老魔安在哉?看宏宇,有何人擎月,踏雪中来?
往昔都付苍苔,值白发,恍然尽入怀。凭一身傲骨,诸邪不避,千重豪气,四境无埃。且酌欢时,两三蠹鼠,不过啸斥放浪骸。看山水,证百年飞去,谁是良材。
阳曲白雪,有诗相和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愿前行不忘来时路,愿他日高处再相逢
愿北化人既能埋头钻研科研数理之美,也在心中留有诗与远方。
精彩回顾
图片|人文校队
文字|蔡铭心
责编|马修繁
美编|张露凝